团体操指导老师:张志萍
问:这次团体操的创意和主题是如何确定的?背后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吗?
答:本次作品以“生命之源”作为运动会开幕式第一篇章,这是命题作业。不同于之前的舞蹈作品创作,这一次我也尝试了与AI对话,也赏析了许多水主题相关的优秀舞蹈作品,从构思框架到音乐的选取剪辑合成,我和主创团队的两位同学,有碰撞有惊喜也有博弈,最终形成“起源.涌动”“奔涌向前.奋斗征程”“海纳百川.担当传承”主框架,以“水形—人魂—时代脉动”的形式着力展现水源地高校青年勇于担当的精神!
问:您觉得此次团体操活动中同学们的表现如何?
答:本次参与表演的团队由教育学院18个班抽选代表合力构成!一共三个梯队,核心部分的40人(艺术教育2401班基本全员参与,学本2301班10人,领舞2人为主创团队的两位同学);大群舞160人(涉及23、24级学前和小教十四个班级,流动走位、动作配合要求极高,许多同学零舞蹈基础,我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即是他们的价值所在);尾声部分56人(学前专升本24级,克服学业任务繁重,每班抽调28人全力配合) 整个这个排演过程,同学们给我更多的是感动与欣喜,团委干部们作为幕后人员全力支持配合,表演者中的负责人有责任有担当,起到了榜样力量!他们在舞蹈室每日排练,一个蹲起,滚翻动作重复几十遍,他们在烈日下服从纪律要求,甚至没有诉求说喝一口水,说累了跑不动!他们克服学业的繁重,牺牲休息,积极参与其中!发自肺腑想表达:教育学院的同学们好样的!
问:在筹备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又是如何克服的?
答:困难1:在水主题之下,我们没有办法做到AI生成的数字化特效,那么在考虑过很多道具的效果后,最终决定就由160人利用道具(鱼骨扇)构筑水纹、波浪、漩涡、运河之势等。困难2:为了有效的实现作品的整体构思,我们的表演梯队有三大组,各班都有参与名额,涉及参演人员多,班级杂,学生管理是难题,开始怕人员不稳定,纪律涣散,后面是多出人,而且不愿意退出排演,慢慢的主动权就到手上了,纪律问题在演出前十天彻底解决,终于有了相对稳定的人员因素,但这之前却因为这个不定因素造成人员定点走位不断调整,每一次耗时需一个半小时左右!最后的解决办法就是靠学院书记、辅导员老师们和我要求考勤制度(非特殊不请假,请假协调同学补空位)双管齐下!在这里也要特别感谢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领导老师们不管烈日当头还是夜幕低垂下一同坚守岗位,保证排演工作有效开展!最后,在这里想用一句话与同学们共勉:"个人的优秀能让你走得更快,但集体的协作才能让你走得更远,大学生活中培养集体意识是成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