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以水御魂,以舞传情——教院团体操排演纪实

发布时间:2025-04-19作者:郭玉婷 黄可 张鄂点击:[]

4月17日下午的阳光将塑胶跑道晒得发烫,256名学子已在操场中央列队成形。随着音乐响起,整齐的方阵开始流动,折扇开合间划破灼热的空气——这是教育学院团体操的彩排现场,师生们正用汗水在烈日下编织一场关于青春与集体的叙事。

记者走进训练场,采访了正在为运动会刻苦训练的教院师生们,聆听他们讲述关于坚持与成长的动人故事。

团体操指导老师:张志萍

问:这次团体操的创意和主题是如何确定的?背后有什么特别的寓意吗?

答:本次作品以“生命之源”作为运动会开幕式第一篇章,这是命题作业。不同于之前的舞蹈作品创作,这一次我也尝试了与AI对话,也赏析了许多水主题相关的优秀舞蹈作品,从构思框架到音乐的选取剪辑合成,我和主创团队的两位同学,有碰撞有惊喜也有博弈,最终形成“起源.涌动”“奔涌向前.奋斗征程”“海纳百川.担当传承”主框架,以“水形—人魂—时代脉动”的形式着力展现水源地高校青年勇于担当的精神!


问:您觉得此次团体操活动中同学们的表现如何?

答:本次参与表演的团队由教育学院18个班抽选代表合力构成!一共三个梯队,核心部分的40人(艺术教育2401班基本全员参与,学本2301班10人,领舞2人为主创团队的两位同学);大群舞160人(涉及23、24级学前和小教十四个班级,流动走位、动作配合要求极高,许多同学零舞蹈基础,我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即是他们的价值所在);尾声部分56人(学前专升本24级,克服学业任务繁重,每班抽调28人全力配合) 整个这个排演过程,同学们给我更多的是感动与欣喜,团委干部们作为幕后人员全力支持配合,表演者中的负责人有责任有担当,起到了榜样力量!他们在舞蹈室每日排练,一个蹲起,滚翻动作重复几十遍,他们在烈日下服从纪律要求,甚至没有诉求说喝一口水,说累了跑不动!他们克服学业的繁重,牺牲休息,积极参与其中!发自肺腑想表达:教育学院的同学们好样的!


问:在筹备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又是如何克服的?

答:困难1:在水主题之下,我们没有办法做到AI生成的数字化特效,那么在考虑过很多道具的效果后,最终决定就由160人利用道具(鱼骨扇)构筑水纹、波浪、漩涡、运河之势等。困难2:为了有效的实现作品的整体构思,我们的表演梯队有三大组,各班都有参与名额,涉及参演人员多,班级杂,学生管理是难题,开始怕人员不稳定,纪律涣散,后面是多出人,而且不愿意退出排演,慢慢的主动权就到手上了,纪律问题在演出前十天彻底解决,终于有了相对稳定的人员因素,但这之前却因为这个不定因素造成人员定点走位不断调整,每一次耗时需一个半小时左右!最后的解决办法就是靠学院书记、辅导员老师们和我要求考勤制度(非特殊不请假,请假协调同学补空位)双管齐下!在这里也要特别感谢负责学生管理工作的领导老师们不管烈日当头还是夜幕低垂下一同坚守岗位,保证排演工作有效开展!最后,在这里想用一句话与同学们共勉:"个人的优秀能让你走得更快,但集体的协作才能让你走得更远,大学生活中培养集体意识是成长的关键。"

团体操主创队:学前专升本2402班向希彤

问:最开始是怎么想到加入团体操主创队的呢?

答:最开始接到协助老师训练团体操的任务时,我其实既兴奋又有些忐忑。一方面,特别感谢学校能提供这么难得的平台,让我有机会参与这么有意义的活动;同时老师对我的信任也让我很受鼓舞。基于自身经验,在之前的学校也帮忙组织过一些活动,但像这次200人规模的大型团体操,对我来说确实是第一次挑战,但想到能通过专业所长把创意落地,还能和团队一起突破自我,就觉得特别有动力,这种动力感让我觉得必须全力以赴去尝试!


问:在动作编排和队形设计上,有哪些独特的创意或象征意义?

答:设计上共有三巧思。巧思一是我们在开头运用圆的造型,去表达混沌初开,水滋养万物。巧思二是由160人的群体,利用道具(鱼骨扇)构筑水纹、波浪、漩涡、运河之势、江河湖海等,既展现水“聚微成巨”的凝聚力,也是对主题“生命之源”的视觉回应。巧思三是呈现板块迁移的队形后,在高潮段落融入《我的祖国》旋律中“一条大河”片段,用队形勾勒出蜿蜒河流的轮廓,象征汉师学子以团结协作之力托举文明传承的担当。 整体从水的温柔包容到奔涌向前的生命力,最终落脚在“生命因传承而延续,因担当而澎湃”的深意。

团体操主创队:学前专升本2402班肖向国

问:在动作创编上跟张老师的想法是否有过激烈的讨论呢?还是大家一拍即合?

答:在动作创编过程中,和张老师既有热烈讨论,也有一拍即合的时刻。 例如像水流涌动入场碎步走S线这一动作,起初大家就一拍即合。因为S线能很好地展现水蜿蜒流动的姿态,碎步又能凸显灵动轻盈,十分契合水的特质,无需过多争论就达成了共识。 但在大地之初混沌感的体现上,讨论则十分激烈。有人提出用翻滚动作,觉得能直观展现初诞世界的无序;有人认为力量与顿挫感更合适,可表现混沌中蕴含的未知力量。还有关于二个或三个同心圆的起伏,也各有看法。经过多轮深入探讨,综合考虑动作的表现力、同学们的完成难度以及与主题的契合度,最终才确定方案。通过不断交流碰撞,让这些动作不仅在视觉上更具冲击力,也能精准传递《生命之源》的深刻内涵 ,让整个表演呈现的更加完美。

团体操参演人员:小学教育2404班 郑诗语

团体操参演人员:学前教育2401班 田文彬

在问到在团体操训练中,你如何克服高难度动作的记忆和训练,并平衡长时间训练与日常学习时,来自教育学院小学教育2404班的同学郑诗语认为每一个动作都有相应难度,但在张老师和团委组织的帮助下,她通过多次集体练习和私下加练,逐渐掌握了要领。而学前教育2401班的田文彬则表示自己会充分利用碎片,在训练结束后抽出时间进行学习。

团体操工作人员:小学教育2404班 张昕

教育学院小学教育2404班的张昕担任此次团体操的工作人员。“我们每天严格记录考勤,协助老师安排训练计划,同时密切观察同学们的状态。”张同学指着场边的休息区表示,一旦发现有人出现乏力、面色发白等情况,会立即暂停其训练并提供帮助。谈及最难忘的瞬间,张同学指向正在练习的方阵:“最近连续30℃高温天气,同学们衣服都被汗水浸透,但全程没有人退出。”她特别提到,即使音乐暂停时能听见急促的喘息声,音乐响起所有人立刻恢复标准姿势。“这种集体坚持比任何口号都有说服力”。

烈日晒红了年轻的面庞,汗水浸透了飞扬的衣袂,但256名学子始终目光坚定。他们的每一次抬手、每一个转身,都在诉说着教育学院“砺志笃行,精诚协作”的信念。这场团体操不仅是视觉盛宴,更是一场关于成长与凝聚力的生动课堂。

【编辑:郭玉婷 责编:张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