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湖北网讯(通讯员胡文江 记者熊传东)日前,十堰日报以《大山深处育芬芳——记郧西县景阳乡茨沟小学90后教师刘玲玲》为题,深度报道了郧阳师专校友刘玲玲克服艰苦条件、扎根深山教学点、备受群众称赞的先进事迹。刘玲玲于2013年7月毕业于郧阳师专初等教育专业,教育系主任郑传芹介绍,该系像刘玲玲这样“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毕业生不在少数,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近年来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那么,教育系作为学生人数最多的教学系,在人才培养改革方面究竟有哪些秘诀?带着这个疑问,笔者近日走访了该系的领导、老师和学生。
走进教育系主任郑传芹的办公室,看到他正在翻阅《教育系学生名册》,郑主任告诉记者,这是该系为配合学校“学校未来发展”工作所准备的一件档案材料。翻开名册,一张“教育系历年招生情况统计表”引起了笔者的浓厚兴趣。通过这张看似“简单”的表格,从2000年初教专业开始招生至今,现代教育技术、心理咨询、学前教育等专业何时开设,招生人数是多少均一目了然:横向合计为历年招生数量,纵向合计为专业招生数量。并且这张表格还反映了学校2004、2005两年间3+1本科联合办学的经历。表格后面,有条不紊地罗列着历届学生名录……什么叫科学管理?透过这张表单,笔者领悟到科学管理的一个原则就应当是善于把复杂的事情弄简单。
该系党总支书记刘传勇介绍,教育系学生向来知书达理、温文尔雅,尽管学生人数为2500人,为各系学生人数最多,可从来没发生过什么恶性事件,连续多年被评为“校综合治理先进单位”,这无疑和该系“强化科学管理”是分不开的。近年来系领导班子成员经常被抽调挂职、援疆,辅导员人数也有限,管理压力比较大。为此,系领导班子在“依靠科学管理”上达成了共识:在学生管理、教学管理等各方面加强管理的科学性,确保各项工作在快车道上有序运行。系里一方面发动教研室主任、辅导员和其他教师的积极性,规定系里50位老师人人都要义务兼任班主任,像系主任郑传芹就兼任学前教育1301班的班主任,有的老师还兼了两个班的班主任,要求大家参与教学检查等日常管理,加班协助做好学校未来发展材料、梳理档案材料,修订课程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利用好大量开设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课程,通过课堂引导学生行为。遇到大型活动必须召开动员大会,保证责任到位,教育到位,老师到位。
谈到教育系的学习氛围,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周进芳有说不完的话,他说教育系学生晚自习的学习氛围是出了名的,从图书馆五楼的阅览室,到崇文楼的自习室,不管是练书法、做作业还是看书,教育系的学生往往到9点半还在学习,临走前还坚持把教室卫生打扫干净。上过《形势政策》课的老师对于教育系学生守纪律、爱学习的印象都比较深刻。思政课骨干教师孟宪杰有一次晚上给教育系学生上课遇到了突然停电,让他感到意外的是虽然一片漆黑可学生都没有离开,也没有到处乱走,大家掏出了手机照亮,就这样让老师借着微弱的亮光把课讲完。
原来,该系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摸索出一套“三年不断线”的人才培养模式。郑传芹将其概括为“一年级‘扶一把’搞好养成教育的补课;二年级‘甩开手’习惯成自然让学生自己走;三年级‘放开手’让学生独立实践为就业做准备”。“狠抓军训过后的头四到五周至关重要”刘传勇书记对此深有体会,为了检查学生升旗和跑操情况,早晨不到5点半他就从几公里外的家里出发了,十几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该系要求老师上课点名并做好记录,学生缺课只要累计达两次就安排辅导员到寝室找人,晚自习和教室卫生情况交由学习部和劳务部负责,睡觉前自律委员会负责检查归寝情况,所有检查一律公开通报,并给予及时处理。系领导一致认为:只有从大一开始就让同学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保证他们在学习上有“大跨越”,我们的工作就是力争使学生实现更大的跨越。
“刘玲玲这样的毕业生之所以深受欢迎,原因就在于她具备比较完备的知识和素质结构,包括扎实的艺体美教学技能、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接触过班主任管理工作、懂一点信息技术,甚至自己可以利用有限的条件于所在教学点开辟了一个小小广播站……初等教育学生的特色就在于综合特色:理论水平够用,实践能力很强,能够承担多科教学。”一谈到自己的优秀毕业生,教育系主任郑传芹难掩内心的喜悦,同时也道出了他们的课改秘诀。
通过近几年深入的市场调研,他们发现:传统的小学教师已经明显不能再满足现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了,恰恰是当培养的毕业生具备了艺、体、美的知识和技能之后,在小学才是大受欢迎的,这显然和素质教育的改革理念逐渐深入到中小学的大背景是密切相关的。“考虑到如何培养适应小学需要的‘卓越教师’,如何主动适应乡村教育改革需要、引领现代基础教育改革方向,我们在课程的开设过程中尽量地多样化,从过去注重培养学生仅仅能够适应、满足于传统的小学语文、小学数学、小学英语和实践课程教学的需要,到当前逐渐增加艺、体、美教育的权重,注重培养小学全科教师,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初等教育专业改革要向学前教育学习’的深层次原因”初等教育教研室主任姚炎昕如是说。
“正是由于教育系把人才培养的标高定位在‘引领潮流’之上,所作的市场调研才是有效的,提出的课改理念才是超前的,培养的毕业生才是基础教育改革所真正需要的‘新鲜血液’”,在郑传芹眼里,所谓的“新鲜血液”决不是简单地等同于“新面孔”,关键在于是否具备新的学识、新的见识、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和技能,素质结构能否真正体现时代性和创新性,而保证这一点,靠的就是深入的市场调研基础之上的课程改革。因此,该系早在2011年就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发展所提出的“综合素质高、保教能力强”的要求,于2014年被国家教育部一字不落地写进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我们培养的幼师往往还没毕业就已经被用人单位抢订一空,绝大部分在沿海地区就业”学前教育专业老师于娜骄傲地告诉记者。
在着重加大艺、体、美课程权重的同时,教育系又在加强实践教学力度方面走在了前面。该系副主任李晓军透露,教育系目前拥有6大类、21种、39处校内实训室,其中除了与该系“新六艺”相对应的实训室之外,还建成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管理、学生心理指导、学习方法指导等实训室,因而称其为“全校实训室最多的教学系”并不为过。此外,该系还同十堰城区及周边的上百所幼儿园建立了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并将其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基地。
副校长陈俊认为,深入的市场调研、超前的人才培养理念、充足的实习实训条件、科学到位的管理,加之多年来锻造的一支优秀、可靠的师资队伍,构成了教育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完整链条,使得该系培养的毕业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备受青睐,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持续走低的大背景下实现了“逆势增长”。
“我们拥有中央财政支持专业建设项目1个、国家教育部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承担国家级研究项目3项,校级以上‘师德标兵’2人,学校‘十大青年教星’2人……”谈到教育系的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该系谢忠凤老师如数家珍,她认为“成绩的取得归功于本系这支卓越的师资团队”。
“培养卓越学生必须首先拥有一支卓越的教师团队,教育系‘好老师’的标准首先是能够站稳讲台,而后要求大家抓好各自的专业发展,坚持‘教、研’两条腿走路……”系主任郑传芹谈起锻造卓越师资队伍有板有眼、滔滔不绝。在他看来,教师的业务不外乎教书育人、教学科研两个方面,其中“站稳讲台”是首要的。
所谓“站稳讲台”,要求教师的基本功必须扎实,对教学技能必须非常熟练,对教学内容必须非常熟悉,为此该系专门编印开发了“郧师版”的《小学语文教材》等一批校本教材,要求语教专业教师须让学生全面掌握每一篇课文,幼教专业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弹奏300首儿歌。日常的教学检查着重看的是老师们的讲义、PPT课件和现场教学,要求“开门上课、互相听课,人人说课、人人过关”,以此倒逼老师们主动去研究小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小学教材的新课标、新内容和新教法,使之能够“钻进去、有心得”。
尽可能地让老师们得到成长、有成就感,是教育系师资建设“成长工程”的努力方向。该系常年鼓励老师们外出进修、提高学历,其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安排其他教师顶上去,免除了进修教师的后顾之忧。对于那些新转入的教师该系认真做好“转岗培训”,有针对性地引导其融入相应专业,同时对于那些教法不当、积极性不高的老师做好思想工作,让她们懂得只有“教得好”才会受到学生的喜爱,学生由于喜欢这个老师进而喜欢这门课,老师自然就从中获得了成就感。“来到教育系,我的育人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尤其是在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上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整个人的职业习惯犹如脱胎换骨”,一位新调入的老师深有感触,目前她已经成为专业骨干教师。
经过努力,该系教师队伍已经完成“硕士化”,并逐步向“博士化”迈进。尽管如此,“职称结构不够合理”依然是郑传芹的一块“心病”。针对年轻教师居多、职称普遍较低、考虑个人和家庭问题较多的状况,该系提出了“以教研促教学”的办法,要求“人人有项目,人人出成果”,每位教师必须申报一定的教研、科研项目,至少要有一项校级项目。同时还建立了“新进教师谈话”制度,通过谈话、谈心,系里一方面可以掌握新进教师所带来的新的教育理念和研究方向,一方面可以就“如何结合郧阳师专实际加强针对性专业研究” 给出合理建议,引导新进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工作上,帮助他们规划好专业发展,为晋升职称、个人成长做准备。
“将教研室建设成教师专业发展的俱乐部”又是一个亮点。“再困难也要为老师们申请个活动场地,系里真是说到做到”,心理学教师夏小林伸出了大拇指。目前该系拥有教师教育教研室、精品课程建设实验室、心理咨询室、“非线编”实验实训室“四大俱乐部”,系里为老师们配备了档案柜、办公桌、电脑、打印机等必要的办公设备,供应老师们无偿使用。在这里,老师们可以就教育前沿、教学一线的各种新的理论、新的观点进行讨论、碰撞,一起撰写调查报告、学术论文,一起编写教材、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现教专业老师黄军政介绍:“我们的非线编实验实训室既是教研室,又是实训场地,并且为学校老师们参加各种说课比赛、微课大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教育系积极鼓励老师们“走出去”,通过接受媒体访谈、送教上门、开展培训来服务地方社会。郑主任不仅自己是省、市媒体的专家,并且还带动了李晓军、李光、李江等一大批年轻教师,目前他们已经成为活跃在十堰电视台、《十堰晚报》等媒体上的年轻专家。同时,在十堰城区及周边县市的各种教育类培训,以及各类比赛、招聘中均能看到该系老师们的身影。有的教学点条件困难,为了送教上门系里的老师往往亲自开车奔赴现场。“郧阳师专教育系的老师们专业精深、敬业精神强,让我们很感动,我们的老师接受培训后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和家长的好评!”郧县实验小学的一位负责人如是说。
“2015学校未来发展”拼图是教育系方阵在第32届春运会上留给全校师生的最深印象,因为这个小小的举动紧扣“学校未来发展”主题,既传递出几代郧师人的夙愿,也表明了师生为“学校未来发展”添彩的铮铮誓言。那么,这个创意又是从何而来呢?教育系党总支书记刘传勇透露:“是我的老师的创意,我的老师就是教体育舞蹈的曹阳!”
作为基层单位的一位主要领导,刘传勇居然把一位普通员工视为“自己的老师”,这让笔者一时转不过弯来,经过他一番解释这才明白。“工作中遇到难题需要破解之时,我们往往习惯于先把问题抛出来,在教师层面,或者学生层面开展充分讨论,大家一起出主意、想办法,充分借用师生的智慧,这是一个经过多年检验能够解难题、出成绩的好办法”,刘传勇自信满满地告诉记者,“包括我系宿舍文明创建的特色品牌‘宿舍之声’就是借用了当年‘5.12’汶川地震家乡受灾的沈雪同学的点子……”问题导向、头脑风暴法、“三人同行必有我师”的当代诠释,教育系显然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
“本届运动会我们取得了女子第一、团体第一的好成绩,破了好几项记录,连男、女最佳运动员的称号也落到了我们系,孩子们比我们更优秀!”辅导员张宇动情地说。谈到备战运动会教育系究竟采用了哪些秘诀,张宇认为其实没别的,一个是同学们平时养成了跑操的习惯,一直坚持了下来,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从学生身上学到了很多。“周五跑操是教育系的自选动作,由于学生人多,我们把学生分成两组反向围绕校园跑步,刘书记雨雪无阻、雷打不动,总是亲自到场检查。对于‘学生跑操的制度究竟是否需要坚持下去’刘书记曾经犹豫过,可运动会的成绩更加坚定了他的信心和决心”。
“计划赶不上变化”,天气变化往往会打乱既定训练计划,如何克服场地有限的困难,如何克服雨雪天气不能训练的困难曾经是让刘传勇“头疼”的难题。“下雨天就组织大家爬楼梯,进行体能训练!”“这是从初教1203班的胡立业同学身上受到的启发。胡立业平时就是这么训练自己的,他善于利用一切可用的条件进行训练,并在省大运会上为学校争了光。”当谈到这位得意门生,刘传勇的眼睛直放光。
每周一升旗仪式结束后,校团委都会组织学生干部就各系学生操行进行“交叉打分”,内容涵盖了教室卫生、劳动课情况等等,“这个分数很客观,我们很看重!其中些许的变化都能体现布置的工作是否落实了”刘传勇坚定地说,“学生工作虽然繁琐,但检查通报、督导示范的作用是必不可少的。而查操、查晚自习是我们自己加进去的!对于这些,辅导员、班主任必须狠抓落实,谁让系领导再次指出同样的问题,谁就要接受批评。”
向师生学习、做好检查督导、好的东西要坚持,教育系学生工作的“三大秘宝”可谓屡试不爽。以这次“五城联创”活动为例,学校有了总体部署后,系里马上召开大会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接下来就是抓落实,根据布置的工作有板有眼地检查。为此,该系第一时间面向全系师生发出倡议,开展“查陋习、明礼仪”活动,要求全系联动,充分发挥学团组织作用,不管在哪个片区上课学生都要人人动手、尽己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一直保持下去。
一位学生就是一粒种子,一位教师就是一张名片。作为教育系的学生就要敢于为学校代言,作为教育系的老师就要展现郧阳师专的风采。这是该系对师生提出的目标要求,并且始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默默地践行着这个誓言。眼下学校“学校未来发展”迎评在即,教育系对师生提出新的希望和要求,特别是要求教职工一定要讲纪律、讲政治、讲奉献,在保持日常教学秩序的同时按照学校统一部署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