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首 页
学院动态

教育学院“简·爱”女大学生职业观分享沙龙:多元故事解码女性职业成长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5-10-13作者:教育学院院团委点击:[]

2025年9月25日,教育学院西区启智楼206室举办“简·爱”女大学生系列故事分享暨沙龙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简爱辅导员工作室与教育学院分团委联合主办,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心理学、艺教等专业的十五位同学参与分享,郭玉婷、陈婷婷、郭晨凌三位老师现场指导,围绕“女大学生职业观”展开深度对话,呈现了一场跨越学科、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职业成长盛宴。

DDD7

活动第一阶段,十五位同学从榜样借鉴、实习实践、自我探索三个维度,分享了对职业的理解与思考。

榜样力量维度:心理学专业唐丝雨分享玛莎·努斯鲍姆、卡伦·霍妮、张厚粲等中外女性学者的故事,解读“职业挫折是转向适合自我方向的契机”;学前教育专业孟欣琪以樊锦诗扎根敦煌的坚守为镜,提出“职业价值在于价值认同,而非外界定义的稳定”;小学教育专业何佳乐则通过张桂梅、屠呦呦的经历,诠释“事业成功是热爱与坚守的共生”。

实习实践维度:学前教育专业许雨欣分享电子厂、服装销售、叮咚买菜分拣员等多份实习经历,提炼“体力劳动非长久之计,专业能力是职业底色”的感悟;段涵咏结合茶颜悦色兼职经历,展现服务行业对“时间管理、沟通协作、细节把控”能力的锤炼,为职业素养积累提供鲜活样本。

自我探索维度:艺教专业朱雅琪以赵丽颖从龙套到“视后”的逆袭为例,强调“不被定义的职业态度是当代女大学生的核心底气”;学前教育专业石文慧通过董明珠、樊锦诗的故事,提出“事业选择应打破性别标签,在专业深耕中实现个人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在第二阶段的沙龙研讨中,师生围绕“事业成功的定义”“性别偏见的应对”“事业与生活的平衡”三大议题展开深度思辨。

关于“事业成功”,同学们达成共识:成功不应被社会期待裹挟,而应是“内心热爱与价值实现的统一”。如心理学专业同学所言,玛莎·努斯鲍姆在学术挫折中转向跨学科研究,最终成为顶尖学者,证明“成功是在适合自己的赛道上持续创造价值”。

针对“性别偏见”,大家认为“专业实力是打破标签的最硬底气”。学前教育专业同学结合樊锦诗用数字化技术守护敦煌的案例,提出“女性可凭借细腻与坚韧,在传统‘男性领域’建立独特优势”;小学教育专业同学则以张桂梅打破“女性难以承担长期基层工作”偏见为例,强调“行动是消解偏见的最佳方式”。

对于“事业与生活的平衡”,师生普遍认同“平衡是动态调整的过程”。正如郭玉婷老师所说,“女性不必在事业与生活间做单选题,可根据人生阶段优先级,在专业成长与生活幸福中找到协同点”。

活动最后,郭玉婷、陈婷婷、郭晨凌三位老师从自身经历出发,为同学们的职业规划提供实践指导。郭玉婷老师结合教育行业经验,强调“事业发展需以‘终身成长’为内核,在专业领域持续深耕,才能在职业中获得话语权与成就感”。陈婷婷老师从职场晋升路径切入,建议“女大学生要提前构建职业规划,用清晰的目标感抵御外界干扰,让每一次实习、每一项实践都成为事业的铺路石”。郭晨凌老师则以“生活与工作的协同”为主题,鼓励大家“勇敢定义属于自己的事业-生活模式,不必被‘女性应如何平衡’的刻板期待束缚,在成就自我的同时拥抱生活”。

13765

此次活动是简爱辅导员工作室深耕女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又一成果。通过十五位同学的多元故事分享、三大议题的深度思辨与三位导师的经验赋能,不仅为女大学生解构职业观提供了丰富视角,更传递了“独立、专业、敢为”的“简·爱”精神,助力她们在未来职业道路上锚定方向、绽放光彩。

1AC5A

[编辑:郭玉婷 责编:张洋]